立即下载
湖南日报:百户村民搬下山—记五通村支书记欧阳长德
2009-07-03 15:00:50 字号:

    6月27日,记者走进隆回县司门前镇五通村,但见平整宽阔的水泥公路旁,一幢幢生态移民新居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宽敞的文体广场内,年轻人正在打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老年人有的在散步,有的在下棋,其乐融融。

    今年46岁的县人大代表、村支书兼村主任欧阳长德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因贫困闻名的小山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搬”来的。

    过去,五通村10个村民小组968口人散居在一个个山旮旯里,长期以来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其中8、9、10组的112户421口人居住在条件更为艰苦的半山腰上,下山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在这里,水比油贵,3个组有20多名大龄青年找不到对象,是名副其实的“光棍窝”。小孩读书、村民就医也很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山体一侧出现了3条长宽不等的裂缝,一遇山洪暴发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直接威胁着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支书欧阳长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把山上的村民整体搬迁到公路沿线,彻底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乡亲的生命安全。

    从2004年起,村里开始启动整体搬迁工作。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占用山下40多户村民10多亩田土,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山下的土地调换到山上,移民工程的土地矛盾在当时几乎不可调解,欧阳长德还被一些村民指着鼻子骂过,其他村干部一个个打起了“退堂鼓”。

    欧阳长德夜以继日地山上山下来回奔忙,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采取村民适当补偿、占一补一等多种灵活方式开展土地置换和耕地复垦工作。移民新村需占用8组村民赵某0.6亩地,赵某一直不愿意兑换。欧阳长德与赵某一道下地,帮他干农活,与他拉家常,讲全村发展的道理,有几次讲得眼泪直流,终于用真诚感动了赵某,使他主动与移民户兑换了土地。

    3年间,欧阳长德没要国家投入一分钱,没向上级上交一起矛盾,先后组织召开协调会200多次、走访群众680多人次,调解纠纷210余次,成功地让村民脱离了泥石流危险山区,并新增宅基地垦复面积50余亩。到目前为止,已有99户376名村民从山上搬迁下来,剩余的13户村民不久也将搬下山来。移民罗中广在欧阳长德的指导和帮助下,建起了母猪繁殖场,成为移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8名大龄青年一下山就先后成家,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8组村民陈桂娥在公路边建起了漂亮的小楼,她逢人就夸:“现在晚上睡觉都睡得香甜了。没有长德,哪有这样的新生活!”

    “不为落后找理由,要为发展谋出路。”欧阳长德以前在沿海打工赚了一些钱,为村里的发展,他先后垫资150多万元。修建了长3.2公里、宽5米的水泥公路,让交通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善;5000米长、1米宽的高标准水渠,让全村400余亩“无水田”成了“聚宝盆”,全村每年增产粮食6万余公斤。他还带领大家修建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大楼,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投资办厂,买回12000株桂花树苗发展庭院经济。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致富本领不断增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质的飞跃,年人均收入达到3870元,全村每年都要考上几名大学生,目前全村考上的大学生已达40余人。欧阳长德也先后获得了“县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湖南日报7月2日综合新闻版头条)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