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突出“五味”兴德育——记市级文明单位万和实验学校
2011-01-03 21:22:52 字号:

 

风景如画的校园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将情感教育融入学习践行的点滴中、将对留守学生的关注演绎成一个家的温暖、将自信源泉引入阳光文化的普及中、将创新文化与墙壁文化点亮孩子们的践学成才之路…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修德厚生、善导乐教”的科学教育管理之路,将“五味文化”演绎成一曲动人的“爱之教育”。2010年11月,该校被评为邵阳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亲情文化”解决情感难题

    该校亲情教育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亲和同学”为内容,确立“以情扬善,以情褒真,以情育美,以情助学”的工作目标。学校对学生的感受、情绪等方面予以关注、引导和深化,使其在付出爱、感受爱、回馈爱的过程中改善性格缺陷、提升人性修养。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心。学校引导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或父母亲的生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与父母说句真心话”、写问候信等活动。其次,引导学生树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虚心。学校利用“教师节”“青年节”“开学典礼”等节日,举行主题鲜明的演讲赛、尊师书画展、我为老师带红花等活动,将尊师化为积极上进、刻苦学习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树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爱心。学校团委利用广播站每周向学生讲述一个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故事,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学采风、野外考察、春游、学雷锋、知识抢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增长见识、融入社会。2009年11月,学校“亲情教育”喜获邵阳市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

    “留守文化”呵护健全人格

    在万和实验学校小学部公寓楼门厅贴着一幅对联:“离母腋入师怀有爱心常暖,沐朝阳承甘露无愁梦也甜”,这是该校关爱留守学生的生动写照。

    该校有近5000名“留守学生”,为了让他们体验家的温暖,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学校从七个方面为“留守学生”搭建了成长呵护乐园。一是集体庆祝生日,学校将同月生日的学生集中到一天举行生日聚会,校长到场祝福,学校给每位学生送上一份小礼物。二是配备生活老师,专门负责料理生病学生的饮食起居。三是师生民主理财,培育节俭美德,留守学生的生活费和零花钱由班主任代管,学生开支须先报计划再由老师合理安排。四是设立心理诊所,学校设有专业心理老师负责心理咨询,为孩子心理方面答疑解惑,及时让孩子“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五是安装“亲情电话”,学校安装了20部磁卡电话专供学生与亲人联系使用。让学生能随时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从而减轻“留守孩子”的心理压力。六是创设 “视频连线”。在“班班通”工程中让学生和家长进行“视频连线”,实现了“交流面对面”。这一举措深受广大留守学生和家长青睐。七是开放“假日活动室”。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假日生活,学校免费开放“假日活动室”方便让孩子们上阅览室看书读报,去体艺馆锻炼娱乐,进多功能报告厅看电影等。

    “阳光文化”引来自信源泉

    学校针对该校潜质学生多,独生子女多,留守孩子多 “三多”的实际情况,通过了实施“阳光暖心工程”,积极培育学生的自信心。

    一是落实“教学”“班会”“谈心”“音乐”四个环节。具体是实施阳光教学,以情动人;每周一次阳光班会,畅所欲言;师生阳光谈心,开诚布公;每天播放阳光音乐(革命歌曲、校园歌曲),陶冶情操。二是落实“走出去”制度。学校每学期组织进步学生代表前往韶山等革命圣地或全国名校参观学习,然后由参观学习的同学在班级主题班会上主讲,其余同学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当代青少年的楷模匡澜等人作感人事迹报告,通过观、听、感、写,全体学生化感动为行动。近两年,学校拯救“网络少年”300多人,涌现好人好事10000多人次,学生拾金不昧折币达20000元之巨。三是落实“爱心助学”活动。学校创始人、名誉校长范国进在学校设立“范国进奖励基金”,每年出资20万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此外,校园“爱心社”积极开展“情系特困学生”捐款活动。近两年,学校共筹得爱心款45万余元,资助特困学生163人,让贫寒学子沐浴爱的阳光茁壮成长。

    “创新文化”挖掘个体潜能

    该校的教育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创新教育是一条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能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该校的做法是请专家培训教师,以教师引导学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能力”和兴趣爱好采取适当形式实行分类和个别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具有环保意识,懂得废物利用,辅导老师就积极引导他们寻找这方面的创新点,一件件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制作便应运而生,由此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环保意识。

    近两年,该校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1个全国一等奖和4个省级一等奖,郭开朗副省长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积极开展棋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该校结合校情提出了“以棋育德、以棋冶情、以棋促智、以棋会友”的棋文化建设构想。学校从2005年开始把把棋类教学活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选聘了专职教师,把象棋作为正式课程纳入了课表,并成立了象棋兴趣小组。几年来,该校象棋教学与科研取得累累硕果,在象棋比赛中捷报频传,共获得3个县团体一等奖,涌现出隆飞逸、曾泊琹、胡宇翔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屡获大奖的棋坛新秀。2009年5月省棋协批准该校成为“湖南省棋类教学示范基地”,承担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

    “墙壁文化”成就人生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该校将墙壁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

    学校按照“精细高效、和谐均衡”的思路,建构了七大系列的主题墙壁文化,将 “办学思想教育系列” 、“传统教育系列” 、“养成教育系列” 、“人格教育系列” 、“成功教育系列”、 “健魄教育系列”、 “经典文化教育系列”七大系列主题恰当地演绎于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宿舍、走廊橱窗等地方,让学生置身其间,与圣贤同行,伴经典飞翔,无时无处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人性的感染及精神的升华。

    如餐饮中心对联“每饭当怀天下事,立身不误少年时”, 宿舍对联“梦中犹诵千秋典,枕上纵观四海潮”等。墙壁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吸收、内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谛。

    另外,该校专门建设文化广场,安放“万和”奇石,移栽古树,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以石修身、以树养性的好场所。此外,该校将中华经典文化中的《学子规》《中华诚信歌》编进学校制度,并为小学部、初中部编辑了《规矩》、《绳墨》二书,学生人手一册,喜读易记,有效地规范了学生行为。一位姓刘的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满含深情地留言:我的孩子经过贵校的悉心教育和培养,是非观念有了明显增强,自身责任感得到了强化,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孩子也变得更有礼貌、更有爱心、更有上进心了。这句中肯的评价为万和学校的“五味文化”记上了最完美的标注。

    

    

来源:中国隆回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