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中国历史学家——李剑农
2012-12-26 09:20:42 字号:

 

 

    中国历史学家 李剑农(1880~1963) ,又名剑龙,号德生。1880年6月10日(光绪六年五月初三)生于湖南邵阳西乡滩头(今属隆回县滩头镇砖屋村)。. 

    幼读私塾,稍长在宝庆濂溪书院就读。光绪三十年春,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史地科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宣统二年(1910),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参加同盟会的各种活动,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有接触。次年武昌起义爆发,他弃学回国参加革命,编成《武汉革命始末记》,热情歌颂革命斗争,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反动。民国元年(1912)春,在武汉《民国日报》,担任新闻编辑,因该报反对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支持武装讨袁,2年6月24日被查封。同年7月,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旁听,广泛涉猎欧美各国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制度、政治史与宪法史,特别是对英国的议会政治和联邦制相当赞赏。民国5年(1916)夏回国,在上海担任《中华新报》编辑员,专写政论,揭露军阀暴行,鼓吹政治改良。次年,他又与同学创办政治刊物《太平洋》杂志,自任编纂主任,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调和,鼓吹各派势力互相让步,在联省自治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民国10年,受湖南省长赵恒惕特聘,参加起草湖南省宪法。11年12月,任湖南省务院长兼教育司长,因政见分歧,愤而辞职。民国14年,与友人彭一湖在长沙举办晨光学校,以不介入政治斗争标榜。16年夏,再赴上海,任太平洋书店编辑主任,除做编辑工作外,还从事戊戌以来中国政治史的研究。17年3月,以半粟笔名出版《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19年写成《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一书,在国内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同年秋,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课程。不久,任文法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为适应教学需要,编有《政治学概论》、《中国经济史》和《中国近百年政治史》。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27年,日寇侵入湖北,武汉大学被迫迁往四川,遂转回家乡。31年和门人在桃花坪倡办松坡中学(今隆回一中),他被推为董事长。后又与友人编印《蔡松坡先生遗集》,募资在邵阳创办松坡图书馆,并为图书馆捐赠了不少书籍。民国29年夏至34年冬,执教于国立师范学院。35年,借聘于湖南大学。后又在武汉大学任教。他根据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教学实践,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变化作了系统的研究,编成讲义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讲义由彭雨新教授协助编辑,分作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经济史稿三册出版。1950年7月,受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195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同年双目失明。1963年12月14日病逝武汉。

    主要作品:李剑农从1925年起致力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1930年写成《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后由作者删去导论和最后一章,改名《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均受到中外学者好评。李剑农的另一部著作《政治学概论》,对西方政治学作了综合的介绍。抗战时期,他写成《中国经济史稿》,后经过补充,分成《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三册出版,这是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专著。

来源:滩头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