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五只怪鸟吓坏菜农 原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
2013-11-26 15:53:51 字号:

 

隆回新闻网http://www.longhuinews.com/讯 五只长着猴子面、鹰嘴鹰爪、浑身毛绒绒的怪鸟,吓得六旬菜农立马报警。其实不用怕,它们是猴面鹰幼崽。

11月25日下午,桃洪镇双井村一六旬老农在自家菜园里发现这五只怪鸟吓得不轻,隆回县森林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与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前往调查了解,这5只怪鸟原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幼崽。

猴面鹰(学名:Tyto)是草鸮属14种猫头鹰的通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面盘扁平,呈心脏形,白色或灰棕色,四周有暗栗色边缘,似猴脸,长满绒毛,一双深圆大眼,嘴黄褐色,嘴喙不尖,鹰身鹰爪,故俗名“猴面鹰”。猴面鹰只在夜晚活动,白天则处在睡眠状态,眼睛也几乎看不见东西,善飞翔,主要以鼠类和野兔为食,有时也猎杀小中型鸟类,或以蛙、蛇、鸟卵等为食。

由于这5只猴面鹰幼崽没有长出翅膀,野外放生很难存活,于是民警把它们带回林业局。隆回县林业局安排工作人员到市场购买了3斤鲜牛肉,这些小家伙很快把牛肉消灭了干干净净。据专家介绍,这些小家伙还要喂养一个月才能长满羽毛,自食其力。不仅在喂养上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对幼崽的健康状况不清楚,林业局先暂时喂养几天,然后再送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第八楼社区http://bbs.longhuinews.com/portal.php邀你一起了解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

仓鸮(图册3)

简  介:

猴面鹰,面部扁平,似猴脸,长满绒毛,一双深圆大眼,嘴黄褐色,嘴喙不尖,鹰身鹰爪,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故俗名“猴面鹰”。全身黑褐色,全长35厘米左右,叫声如鹰唳。双翼展翅近一米长,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爪黑褐色;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猴面鹰,体长30.5~53.4cm;头骨狭长,宽不及长的2/3;面盘完整,下方变狭,呈心形;中爪具栉缘;[1]猴面鹰。中国有2种:仓鸮以喜栖息于农家谷仓中而得名,分布很广,几遍全球,共分化为35个亚种,但在中国极为罕见,仅2亚种,即仓鸮云南亚种和仓鸮印度亚种;草鸮6个亚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在中国罕见于西南和东南省份及台湾,有草鸮华南亚种和草鸮台湾亚种

代表物种——仓鸮:面盘白色,有时沾棕,特别是眼先棕色,眼周浅棕色。面盘四周围有一棕色或橙黄色领环,颈侧及肩浅棕黄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点。其余上体浅灰色,羽缘棕黄色,各羽遍布浅褐色虫蠹细斑,近末端处有黑缘的白点,翅上覆羽棕黄色更加显著。飞羽外翈浅棕褐色,内翈近白色,内外翈均具灰黑色细小斑点和横斑。尾羽同飞羽,但横斑更显著,通常有4条浅黑褐色横带,端部密被灰黑色虫蠹状斑和近白色端斑。下体白色,有时或多或少缀有皮黄色和散布有暗褐色斑点。尾下覆羽白色。覆腿羽浅棕赭色,亦具稀疏的灰黑色斑点。 虹膜黑色,嘴肉白色,跗蹠灰黑色,爪黑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南部、欧洲、大洋洲、非洲、马达加斯加,以及北美、南美和中美洲,是全球分布的广布种。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农田、城镇和村屯附近森林中。猴面鹰只在夜晚活动,白天则处在睡眠状态,眼睛也几乎看不见东西,善飞翔,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主要以鼠类和野兔为食,有时也猎杀小中型鸟类,或以蛙、蛇、鸟卵等为食。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