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王跃文评谭克修《三重奏》:与世俗的诗意纠缠
2019-12-04 11:39:11 字号:

  诗人如果写不好诗了,可以使性子说:算了,老子写小说去!从来不会有写小说的写不下去,敢斗胆说:算了,老子去写诗。所以,我敬畏诗人。

  谭克修的《三重奏》让我吃惊。《还乡日记》,《海南六日游》,《县城规划》,

   一口气读下来,阅读惊喜竟如当年读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和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这以前我一直以为诗的天职只是抒情。《普鲁弗洛克和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让我知道,诗同样可以这样纤毫毕露地呈现现实,这样尖锐地进行批判,这样深入地剖析和怜悯人的灵魂,这样对那种让人腻味的风花雪月进行反讽和解构。谭克修的《还乡日记》我读出的是深沉的伤逝,它以一种强烈的感情力量打动人心。我固执地把它读作一首抒情诗。也许谭克修本人对此并不同意。这首诗里,谭克修有意识地采用一种平和客观的描述性语言,诗写得内敛,沉稳,坚实。他好像要摆出一个姿态,着急地声明:我不是一个抒情诗人。可是他所选择的那些场景,物象,那些充满了鲜活细节的人物经历,无一不蕴含着或象征着某种强烈感情。

  我尤其喜欢这组诗里的一首《空空荡荡》。时间与空间的流逝在这首诗里交融成一杯粘稠的液体,人物内在情绪与外在客观对应物浑然天成,客观描述的同时又带出了一股潜藏得很深却极具力量的情感之流。腐旧的木柱、木方、木板围合着他们空空荡荡的房子,围合着他们空虚寂静的晚年,围合着他们衣服下和睡眠里的虚空,围合着他们已逝岁月里的虚空,也围合着他们将要去的“某片神秘领域”的虚空。生命在流逝,却又停滞在虚空里,人们只能在时间和空间的虚空中无奈又无望地走过,走向虚空的未来。谭克修这首诗已经把人类最深刻的宿命揭示出来了。残忍得让人不敢正视,但他却写得如此感性鲜活,一往情深。这是一首对时间和生命的伤悼之歌,一首对人类本质宿命的哀歌。

  谭克修的《三重奏》最大的特色恐怕是它所具有的厚重的现实内涵,对当下日常社会扫描式的穿透,对世俗生活题材的诗意提炼,他的叙述性诗歌语言所达到的反讽、离间和喜剧效果,当然还有诗歌内在的强有力的抒情。诗的题材和语言因此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具有了一种社会功能。谭克修终于拽住了长久以来中国现代新诗越来越轻浮的翅膀,按着这只巨鸟的头,把它拉向世俗的尘土和灰泥,让它给这一特定的时代作一个见证。庞德对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说过一句话,他说:所有优秀的艺术都是这一种或那一种的现实主义。谭克修的诗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但他却是一种带着现代意识审视眼光的现实主义。

  因为《三重奏》这样的诗,我对中国当代新诗充满信心。

 

  王跃文,男,汉族,湖南溆浦人,1962年09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当代作家,文学创作一级。现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副书记,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曾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2006年度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多次获《当代》、《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刊物文学奖。曾被授予“湖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被推为湖南省2010年度十大文化人物。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朝夕之间》 、《爱历元年》 、《西州月》、《大清相国》、《亡魂鸟》、《苍黄》 ;中篇小说《漫水》 《无雪之冬》 ;以及散文随笔集《幽默的代价》 ;访谈录作品《王跃文文学回忆录》、《无违》 等。其作品既有对现实矛盾的锐利揭示,又有对历史长河的人文发现,也有对故乡的深情回望。

来源:黑龙江日报|0

作者:王跃文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