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隆回指导水稻制种。
罗卓云创办的宝庆隆中维央国语学校校舍。
红二、六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
白马山风光。
隆回县是革命老区县,隆回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一代先声,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光焘牛庄血战日军,彪炳史册;谭人凤子孙三代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终生,开启中国民主革命先河。20世纪初,为了寻找新生活的曙光,彭述之、罗卓云、彭钟泽、欧阳秋曝、王璇等一大批隆回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奔赴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寻求革命真理。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后,返回家乡办学办报,传播革命思想,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隆回境内有120多名进步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隆回地方组织建立后,隆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涌现出一批批坚强的革命战士,展现了一幕幕壮丽的斗争场景,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历史颂歌。
前仆后继, 建立中共隆回地方组织
20世纪初,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正处于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出路和前景。隆回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把五四运动的火种播撒在家乡,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建立了中共隆回地方组织,并领导隆回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
1921年春,在上海外国语补习学校学习的隆中镇转角丘村人彭述之,给在家乡教书的赵显照寄回《共产党》等马列书刊。彭述之是隆回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921年,罗卓云在司门前桐树坪创办隆回第一所革命学校——宝庆隆中维央国语学校。而后,彭钟泽创办女子半月学校,彭松涛在滩头黄石村创办培英学校,欧阳秋曝在司门前兴隆乡兴隆村创办秋曝学校。
1922年,罗卓云在长沙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南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随后回宝庆建立党组织,成为宝庆地区党组织创始人。
1925年冬,罗卓云回司门前秘密发展欧阳洪瑞、刘楚愚、欧阳范文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隆回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中共司门前党小组。
1926年春,在罗卓云的指导下,司门前党小组扩建成隆回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司门前支部。“马日事变”前,支部有党员52人。
1927年1月30日,滩头纸业工会在龙皇殿(今滩头镇民主街53号)成立,李王翰当选为执行委员长。2月4日,滩头纸业工会组织700纸业工人大罢工,震惊了省内外。
1927年10月,王璇到隆回恢复发展中共地下党组织,成立中共隆回区委;彭松涛回到滩头成立了中共滩头区委;欧阳民英、廖翰藩恢复中共司门前支部;刘力田在土桥恢复中共土桥支部。
1935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率领下,取道隆回。红军路过隆回,历时8天,足迹遍及200多个村庄,有92名隆回青年随军北上。
浴血参战,彻底解放隆回
抗战时期,在中共隆回地方组织的影响下,隆回人民配合中国军队,英勇反抗日本的侵略,为抗战全面胜利立下了功劳。抗战后,中共隆回地方组织领导隆回人民,为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解放战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中共隆回地方组织的影响下,隆回人民举办学校,为抗战培养了一批爱国青年。白天、彭黔生、谭壮等都是中共隆回地方组织培养起来的抗日英雄。
1949年2月,邹平和、杨定先后来到六都寨县民社党党部,发展欧阳宝堂等人为地下工作人员。6月,吴步程回隆回开展地下活动,开展迎接解放斗争。
1949年10月初,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兼“湖南省主席”黄杰,率部退驻桃花坪。10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四七师四四〇团经由滩头到达桃洪镇,敌军仓惶遁逃。11日,桃洪镇宣告解放。
1949年10月15日,李国香等率30余名南下干部进入桃花坪。16日,方明率南下干部60余人抵达桃花坪,并主持召开县委第一次工作会议,宣布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正式办公。11月28日,隆回全境获得解放。由此,揭开了隆回历史的新篇章。
艰苦奋斗,建设新生隆回
解放后,中共隆回县委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带领和组织全县人民建立地方党组织和人民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0年5月,隆回县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12月初,土改工作全面铺开。通过土地改革,全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1年2月8日,县委发出通知,开展“抗美援朝”、报名参军运动,全县报名参军的青年达1196人,入朝的达726人。
1952年7月,全县开展以“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思想作风整训。
1953年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隆回县第一次代表会召开。11月8日至10日,中共隆回县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中央关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讨论制订和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1954年7月,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了县长、副县长和法院院长,以及出席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955年3月31日至4月3日,县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隆回县人民政府”改称为“隆回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5月27日至29日,中共隆回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隆回县委员会。
1959年3月1日至6日,中共隆回县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11月上旬至12月,全县农村开展整社运动。
1961年2月3日至7日,县委召开度荒工作会议。
1970年7月,全县开展整党建党工作。11月30日至12月7日,中共隆回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1972年1月11日至16日,中共隆回县三届二次代表会议召开。
1977年12月6日至9日,中共隆回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领导班子。
改革开放,走向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中共隆回县委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创造了隆回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1979年1月19日,县委决定撤销“隆回县五·七干校”,恢复中共隆回县党校。
1980年7月1日,县委通报表彰55个先进党支部和142个优秀共产党员。
1981年8月12日至20日,中共隆回县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学习六中全会《决议》。此后,全县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7月1日,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61周年,县委通报表彰1个先进党总支、115个党支部、237名优秀共产员。
1984年4月,政协隆回县委员会首届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隆回县委员会”。
1985年4月,中共隆回县第五届代表大会召开。5月,县委召开整党动员大会。
1987年2月23日至26日,县委召开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会议,表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支部书记。
1988年6月9日至13日,中共隆回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隆回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35人。
1990年2月中旬,全县全面铺开社教。5月24日,县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研究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措施。
1992年8月26日至29日,中共隆回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本届县委委员33名。
1994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的通知》,隆回县列入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
1996年5月起,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
1997年7月14日至17日,中共隆回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本届县委委员36名,选举了28名邵阳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2002年8月27日至30日,中共隆回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本届县委委员37名,选举了32名市八次党代会代表。
2006年7月2日至4日,中共隆回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本届县委委员43名,选举了34名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2008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认定隆回县为革命老根据地。
2011年6月22日至24日,中共隆回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奋斗新时代,迈向富裕繁荣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迈入新时代。中共隆回县委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打响三大攻坚战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了富民强县的新局面,谱写出美好生活的崭新篇章。
2016年9月23日至25日,中共隆回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2020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隆回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中共隆回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隆回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公报》。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德珍 罗斌 魏志坚 陈斌
编辑:马美姣
本文链接:https://m.longhuinews.cn/content/2021/06/17/954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