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把砖刀“砌”出精彩人生 ——记湖南省劳动模范范平军
2025-04-29 15:52:51 字号:

图片1.png

范平军(右一)在工地现场教学

隆回新闻网4月29日讯(记者 胡权 实习记者 阳浩宇)在隆回,有这样一位建筑工匠:他手握砖刀三十六载,从泥瓦工学徒到省级劳动模范,从技能赛场上的“状元郎”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三十六年光阴,他在砌筑精度间书写着新时代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垒砌出坚实基座,更用一把砖刀刻画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图腾。

他,就是湖南省劳动模范、邵阳市劳动模范、邵阳砌筑状元、市级乡村工匠名师、隆回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泥工班班长——范平军。

勤学苦练铸就硬功夫

1987年的夏天,16岁的范平军攥着初中毕业证书,望着父母因常年重体力劳动而变形的佝偻身影,默默收起书包跟着哥哥范庆祥走进县建筑工程公司的工地。搅拌水泥的碱水灼得双手蜕皮,灰桶压得幼小的肩膀红肿,收工时疼得“连筷子都拿不稳”……30多年后的今天,范平军依然记得刚到建筑工地干活的场景。

工棚里,哥哥范庆祥“高精度、零误差”的念叨,像种子般落进这位农家少年的心田,成了范平军的职业圭臬。为了快速地掌握技艺,他认真观察老师傅们砌砖的步伐、站姿,以及砌筑的手法,把砍削、铲灰、剁实、勾缝等动作逐一细细琢磨。工友们收工纳凉的时候,他或拿起砖刀、线锤等工具在一旁默默练习,或举着线锤测量残墙垂直度,或挑灯夜读相关理论书籍……很快,学历不高但特别勤快、特别能吃苦的范平军顺利出师,并成为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队伍中最年轻的“老师傅”。

匠心淬炼登顶技能顶峰

选择了这门手艺,就要一门心思钻下去。2007年,范平军被公司聘为泥工班班长。为了提高施工组织能力,他一边拜工程技术人员为师,一边访能者为友,还经常邀请公司质检员当自己的技术指导员,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施工规范,熟悉图纸、钻研业务,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范平军凭着专业技能过硬、工作踏实认真,成为公司的一面旗帜,凡是他服务过的建设单位都称他为“甲方的贴心人”。

2016年7月,邵阳市首届“砌筑工匠”大赛现场热浪翻涌。来自全市各县的39名砌筑工匠齐聚一堂,面对年轻选手的挑战,范平军布满老茧的右手执砖刀轻挑灰浆,左手青砖顺势切入,砖缝间溢出的水泥被刀背精准勾回,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尽显传统砌筑技艺的精湛细腻。最终,范平军荣获“邵阳砌筑状元”称号。荣誉接踵而至,2017年范平军成功卫冕“邵阳砌筑状元”。2018年,这位“双料状元”代表邵阳市参加湖南技能大赛、湖南省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砌筑工决赛,又获得全省第11名的优异成绩。

“领头羊”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2019年春节,石门村中平院落里弥漫着别样年味。一些村民和范平军抱怨,在工地打零工,但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同时范平军也发现,院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涉足这份“又脏又累”的传统手艺,曾经60多人热闹的工匠队伍也日渐凋零。

“独木不成林,要让老手艺变成乡亲们的金饭碗!”范平军带动中平村大批村民学习泥瓦工技艺,创新实施“双线摸排+梯度培育”计划,建立起涵盖老中青三代的30余人传承梯队,进行分批授课,从识图放线到勾缝抹灰,手把手教村民“吃饭的手艺”。

村里的工匠们积极与本地优质建筑公司孵化衔接,推行“走出去”灵活务工策略,工匠们年收入逐年攀升,相比之前,现在每年纯增收上万余元。如今,这支工匠队伍已经承接了本地的大部分建筑建设项目,真正实现了“一把瓦刀闯市场、技艺变现富村邻”的振兴蝶变,“中平工匠”已经成为隆回建筑劳务市场公认的金字招牌。

记者手记:以匠心致初心!最朴素的技艺里,往往藏着最澎湃的时代力量。从懵懂学徒到技艺精湛的工匠,范平军手中的砖刀始终热辣滚烫。

三十载光阴流转,范平军用一把砖刀“砌”成村民共同富裕的密码,让传统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灼灼光华。那些浸润着汗水的砖石,便垒砌成通向美好生活的阶梯;那些浸透匠心的砖石肌理,正勾勒着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

敬平凡、敬不凡,致敬在各行各业散发微光的劳动者!敬坚守、敬突破,致敬每个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的劳动者!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权 阳浩宇

编辑:杨晓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